News

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敦煌藏经洞那段让人揪心的历史。1900 年,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墙壁上的裂痕,打开后,一座堆满经卷的密室出现在眼前。那一刻,他或许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在未来掀起惊涛骇浪。
敦煌藏经洞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上千年的智慧与传承,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积贫积弱的时代,这些瑰宝却在列强的掠夺下,无奈地流散海外。每一件流失的文物背后,都是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该经卷流传有序 吴湖帆供养此卷多年,并广邀陈曾寿、叶恭绰、沈尹默、夏敬观、赵尊 岳、狄平子、王同愈等时贤名流诗文题跋,使得该经卷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吴湖帆晚年将其赠予长年为自己治病的海上针灸名家方幼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家因故急需筹钱,感于朱昌言曾经的慷慨相助,遂 ...
藏于砖孔内的经卷,以小竹签为轴心,裹以黄绢经袱,再以锦带束腰。 经卷藏入砖孔后,再以木栓塞住孔口。 雷峰塔的这种藏经方法,迄今所知独一无二。 故北宋吴越国乙亥岁 (975)刻本,习惯上称“雷峰塔藏经”。
经卷上除了印有徐声金的收藏章,还有康有为的题跋。 其中,在《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中,康有为写道:“此经笔意当在魏齐间,又有贞观人跋 ...
经卷刻印的是佛教重要经典《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简称《宝箧印经》),书写诵读此经,或纳入塔中礼拜,被认为能够消除罪 ...
雷峰塔经卷带来的文化思考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秘藏千年的经卷得以面世,一时哄抢者众多。但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经卷已霉烂残坏,完好者寥寥。时居杭州的晚清诗人陈曾寿闻讯赶去,从废墟中觅得数卷,其中一卷转让给书画家吴湖帆收藏。 时隔90年,日前,“千年重光——吴越刻 ...
敦煌经卷存入京师图书馆后,清点总数为8679卷。 当初敦煌县政府将藏经洞劫余经卷装车运京,第一批起运的准确数字是6004卷,沿途散失,到京后又连连被盗,可是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了大量的增加。
面对一卷曾收藏在敦煌石室内的名为《大般涅槃经梵行品》的经卷,专程从成都赶来的四川省文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启政揭开了经卷上文字的 ...
此次展出的敦煌经卷,从藏文翻译成汉语的很少,这次展出,就有遮掩搞得经卷,这可以看出文化的流传。 四.看独特性 李际宁称,此次展览的敦煌经卷中,王永衷先生收藏的《佛名经》,每一段文字对应一个佛像,这种经卷极为少见。
雷峰塔塔身全为砖砌,部分为藏经砖,即其砖孔里藏有珍贵佛经而名。藏于砖孔内的经卷,以小竹签为轴 心,裹以黄绢经袱,再以锦带束腰。经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