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生于浙江桐乡。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作为侨居海外多年的历史学家,许倬云笔耕终生,有《西周史》《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几十种著作,90岁以后还出版了新书《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西方文明》《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和《经纬华夏》。他心态也非常年轻,关注AI技术 ...
2025年7月15日至7月30日,机械学院举行了“笔耕盛夏·学思留痕”活动,旨在鼓励同学们在暑假期间,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活动以“用笔记留存思考,以分享传递智慧”为核心理念,打破了传统笔记的私密性,推动了学习成果的公开展示。 在这段时间内,参与者们提交了各类原创作品,包括读书心得、英语学习手帐、专业课笔记及思维导图等。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形式,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互相借鉴的机 ...
季健作为一名如皋人,能与陈慧相识十年,见证她从菜场的流动摊位一步步走向文学的聚光灯下,是我生命里一段带着烟火气的珍贵缘分。世人只见她笔下流淌的温暖文字,却少有人知晓,这位始终自称“摆摊人”的业余女作家,曾在命运的沟壑里跋涉过多少崎岖。自幼被送养的身世,让她过早尝到亲人离别的滋味;成年后便肩挑生活重担 ...
骄阳似火,点燃盛夏的序章;汗水与荣光,在绿荫蝉鸣中交响。大众号号主们笔耕不辍,镜头流转,汇聚齐鲁大地的脉动,持续为这片热土注入鲜活力量。“炎”值担当,热血铸魂,看,“巨野公安”让夏日实战大练兵燃爆盛夏,“济宁公安”直击特警集中战训现场,感受淬火砺剑的日常;好品出圈,好景焕新,“临沭融媒”奉上“临沂好 ...
我练钢笔字已有三十多年了,从未间断,没事的时候我就手握一支钢笔在纸上“乱写乱画”,想到什么词语、句子或诗词就信马由缰地写什么,纸上密密麻麻,写时烦恼全忘,周围似乎一片寂静,乐在其中,被原射阳税务分局一个同事起了个“乱涂顾”的诨名。即或诨名荣获至身我也我行我素,仍然痴心不改“乱涂”下去,这一“涂”就是几十年。 记得学生时代用的是挤压吸墨式的钢笔,有人喜欢包尖的,有人喜欢不包尖的。在村里带帽子初中上学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3h
笔耕七秩情未已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张荣起 “我与《烟台日报》80年”征文截稿期将近,作为一个写了70余年稿子的老通讯员,我自然有话想说。可是,越急于写作,越不知从何处下笔,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第一次写稿认识于秀林编辑的深刻记忆。 那是1956年清明节前夕,我在栖霞县桃村完小任教的第3年,为了迎接在英灵山烈士陵园举行的两万人祭扫大会,张振滋校长让我给媒体写篇稿子,让更多的人了解英灵山。我 ...
据吴中美协消息,吴门画派名家王锡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7日凌晨在苏州离世,享年87岁。王锡麒是当代吴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以古典人物画享誉画坛,被誉为“当代唐寅”。其艺术生涯贯穿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在传统文脉与现代审美之间架起桥梁 ...
含苞待放的荷花,带着晨露,静置在竹制的长桌上,典丽清雅的橘黄色大屏幕背景,诉说着渴望知音的深邃,悠远的古琴曲《流水》穿室绕梁——这便是潘稚文新书《长安一片月》分享会的会场。潘稚文一袭长衫款款地走上舞台,一行清泪却挂在腮边。她轻轻地呼出一口气,平复着激 ...
在信息洪流席卷的当下,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知名人士的离世,或许只需短短半小时,便能刷遍朋友圈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对于这位逝者,大多数人的认知往往仅局限于“略有耳闻”或是“似乎成就斐然”的浅显层面。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教育文化中心有“三坝”之称,即重庆的沙坪坝、成都的华西坝和城固的古路坝。其中,西北联大所在的古路坝条件最为艰苦,因而当时流传着“华西坝是天堂,古路坝是地狱”的说法。西北联大的学生们往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大屋子里,睡着大炕式的木床。有的甚至住在破庙里,上课得由破庙跑到教室。“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屋顶的缝隙中流下来,混凝着陈年积月的尘土,滴在教授的讲桌上,像是冬天火炉烟囱里淌下来的煤 ...
作为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2—2025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44项竞赛之一,本届大赛邀请了中国写作学会专家,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人文学科教授,各省市权威语文教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