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本报讯 记者李曼报道 近日,《柞蚕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柞蚕遗传资源从种质鉴定到评估的全链条技术标准空白。位于丹东市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是参与编制单位之一。
辽宁省博物馆的“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展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迎来了备受期待的“暑期奇遇季”系列活动。这个夏天,让我们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活动时间定在2025年8月,每周三和周五的上午10:00到下午17:00。想象一下,在这段时间里,你将走进辽宁省博物馆二层西侧的“唐宋风华”展厅,参与到柞蚕丝饰品的手作体验中。活动现场将有两位专业老师全程指导,让你在动手 ...
孟庆波的经历,正是岫岩柞蚕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全省率先完成柞蚕场核查落界的地区,岫岩近年来始终把柞蚕产业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通过明晰产权、强化技术支撑、完善产业链条,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从科学规划蚕场布局,到推动养殖技术升级,再到培育特色品牌,一系列举措让柞蚕、蚕蛹、蚕蛾等产品实现了“量质齐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座谈会上,鲁山县委副书记王红敏对杭州专家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鲁山柞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她指出,鲁山作为“中国柞蚕之都”,拥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在品牌塑造、产业链延伸及科技应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希望借助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 。
正在纺织的工人王晓艳,以前在丝织厂操作现代织机,现在又成为古法织绸的能手。从现代织机到古法织机,看似弃新,实是求新。这是因为当地正大力复兴鲁山绸,从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力,推出手工高端产品、促进文化+消费是重要一步。
全市柞蚕放养2200余把,放养面积10余万亩,年产商品茧150万公斤左右,总收入近8000万元,蚕业已成为宁安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
宁安市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柞林面积达143万亩,是柞蚕的天然栖息地。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125-145天,为柞蚕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生产出的柞蚕茧型大、茧层厚、解舒率高。
这项聚焦柞蚕 (Antheraea proylei)发育生态学的研究揭示了温湿度调控的黄金法则。 作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寡食性昆虫,这种天蚕蛾科 (Saturniidae)成员在22-28°C的温暖区间配合70-78%相对湿度 (RH)时表现最佳——幼虫发育速度飙升至26-36天完成变态,存活率突破80%大关。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示范推广基地在蚕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基地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致力于蚕种的研发与推广,不仅为东辽县蚕农提供了大量优质蚕种,还将业务拓展到周边地区,有力地推动了东辽县蚕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1d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蒿柳养蚕“织”出河滩地致富新路本文转自:朝阳日报本报讯(记者吴仕丰)在北票市长皋乡老窝铺村,一片曾经荒芜的河滩地现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实施的蒿柳养蚕项目,不仅成功盘活了300亩长期闲置的土地资源,更开创了“生态保护+产业振兴”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2024年初,驻村第一书记与乡村干部在调研中发现,这 ...
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果树种植扩大到8000亩,苹果因其质优而出口到18个国家和地区。图为农户在采摘苹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摄 “咱县777名未脱贫群众今年国庆节前就彻底脱贫了。”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委副书记韩相东仿佛松了一口气,但他接着又说,群众脱贫,干部不脱责任,低收入贫困人口年收入过5000元后,接下来要与致富对接,与乡村振兴对接,“要一个劲儿地往前跑”。 西丰县,曾是辽宁省重点贫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