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一代代工匠们精心雕琢的“东方微笑”,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些永恒的微笑中,蕴含着中国人的艺术、哲学与人生智慧。
这首诗,出自1938年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笔下。彼时,十二名抗联战士在一座小山上与日伪军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痛惜之余,周保中挥笔写下这首诗,既是对烈士的深切悼念,更将他们的英勇与赤诚永远镌刻在字里行间。
正在宝龙美术馆举行的“穿越时空的凝视——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千年回响”大展,是沪上近期最热门的展览之一。“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如同一座中国雕塑艺术博物馆,保存着12个朝代信仰与艺术相互交融的传世瑰宝。一代代工匠们精心雕琢的“东方微笑”,寄托着 ...
踏入高台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镇馆之宝魏晋彩绘画像砖上,一幅幅凝固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北宋时期,麦积山经历了大规模重修。随着南宋的灭亡,石窟艺术逐渐没落,麦积山也日益黯淡,但那些精美的雕塑,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地定格在了秦岭深处麦积山的石窟里,向世界展现着神秘的微笑。
初入沙溪,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石古道。漫步其上,仿佛能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看到马帮驮着货物匆匆赶路的身影。脚下的青石板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在广袤的长江流域,鄱阳湖宛如大地跳动的蓝色心脏,以生生不息的脉搏滋养着万物,它既是长江的天然调节器,也是长江中下游文明的摇篮。当时代的浪潮涌过湖面,这颗“长江之肾”在变与不变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阔诗篇。 嬗变之章:沧桑巨变的岁月印记 鄱阳湖的“变”,体现在湖体规模的沧桑演变。谭其骧载于复旦学报的文章《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告诉人们,鄱阳湖的湖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历史。在今天的 ...
【抗日战争史上的今天】 权威解读 1944年8月5日,中国驻印远征军经80多天的艰苦攻击,解放被日军占领的缅甸密支那。 密支那是缅北重镇,曼德勒、密支那铁路的终点,中印公路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1944年5月至8月,中国驻印远征军共投入3个师的兵力 ...
前不久,“苏豪云”丝路电商平台入选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随着数字丝路快速兴起,将为更多江苏企业拓展中亚市场提供新渠道,让中亚消费者更便捷地体验来自江苏乃至中国的优质产品。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钟子方照亮历史暗角的川军连长刘德元2025年7月中旬,溽热难耐的成都迎来了久违的凉意。一天上午接到朋友电话,约我午后去人民公园喝茶。朋友是位文史爱好者,“川军”二代,对民国史特别有研究,发表过多篇颇具影响力的抗战文章。他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