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闰月秋,凉嗖嗖”,这句民间谚语在今年显得格外应景。2025年的立秋节气落在8月7日,恰逢农历闰六月,这种罕见的天文历法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广泛讨论。立秋真的意味着暑热终结吗?闰月的特殊年份是否会影响气候规律?让我们从科学角度揭开这些疑问的面纱 ...
彝族与玛雅人,这两个曾在历史长河中独立闪耀的文明,其相似性不仅是历史谜题,更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启示。在全球化的今天,文明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依然存在,而彝族与玛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本质是相通的,对自然的敬畏、对知识的追求、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所有民 ...
北京日报 on MSN14d
闰六月是怎么回事?闰六月是正常历法现象无关气候异常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历法时,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一年的寒暑季节变化,采用置闰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样一来,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就基本相符了。
7月24日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今天,也就是7月25日并没有迎来农历七月初一而是闰六月初一这是怎么回事呢?农历每19年中有7个闰月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采用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遵循太阳周年视运动,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分为12个月,全年365天或366天。农历是以月相盈亏兼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程师王科超表示,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它 实际上是遵循太阳和月亮运行规律所制定的,是一部阴阳合历。 所谓的 阳历 ...
历法智慧中藏着时间密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打破了近十年来“40天长三伏天”的惯例。 翻开日历,大家可以看到,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八,而过几天,还会出现一个“闰六月”。 三伏天短了,又“多出来一个月”,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历法时,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一年的寒暑季节变化,采用置闰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样一来,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就基本相符了。
14d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古人历法智慧中藏着什么时间密码?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7月25日闰六月来了,本世纪有6次。(据新华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人的历法里藏着好多超有趣的时间小秘密呢!他们就像会变魔术一样,能精准地算出什么时候该热、什么时候该冷,是不是超厉害?7月22日,咱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这段时间, ...
因此,每朝更替之时,都要制订自己的历法,以及相应的郊天礼模式。 《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一词的本义,指的是“张大最重要的历法”。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历法时,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一年的寒暑季节变化,采用置闰月的 ...
16d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医学 “大象蚌壳AI藏象可视化系统”上线近日,一款以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黄帝内经》构建,通过AI算法对人体脉息数据连续运算,从而显现中医五行藏象的智能工具“大象蚌壳AI藏象可视化系统”在北京上线。该系统能监测人体脏腑状态、预警身体机能,引导人们健康生活,对健康风险做出预警。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