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1911年2月,杨植霖出生于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旗什报气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一地区历史特殊,原本是牧区,在清朝嘉庆年间因清政府的放垦政策,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并存的格局。
本期“南都书单”重点向大家推荐一本既好看又有深度的文化史著作《暗斗》。这本书讲述著名作家、藏书家郑振铎和“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同仁们,1937年后在沦陷的上海发起的一场“文化保卫战”。郑振铎想方设法,为国家保存下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该书既是一个人的抗战 ...
《暗斗》不仅仅是郑振铎个人的抗战史,更是无数书生为文化、为国家奋斗的缩影。书中描绘的那些细节,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瞬间,让我们意识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文化的力量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命运。在阅读这本书时,仿佛能够感受到郑振铎那种坚定的信念,他深知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8月4日,记者从潜山市文旅体局获悉,该市创排的大型原创黄梅戏《张恨水》荣获安徽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系安庆唯一入选作品。 黄梅戏《张恨水》剧照。(潜山市文旅体局提供) ...
大皖新闻讯 日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最高综合性奖项--安徽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揭晓,由潜山市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黄梅戏《张恨水》上榜。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所著《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经典家喻户晓。抗战时期,张恨水赶赴重庆,以笔为枪,坚守民族“最后关头”,创作八百多万字抗战文学作品,《大江东去》《巷战之夜》《游击队》等作品号召团结抗战,《魍魉世界》《纸醉金迷》《八十一梦》等作品批判不利于抗战的腐败现象,构建了一部形象的抗战史,彰显了中国人的底气、骨气、志气。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杨学诚秘密组织流亡学生南下,推动湖北乡村巡回宣传团成立,派出30多个宣传队分赴各地宣传抗日。同年12月,他创建和领导了湖北青年救国团。救国团迅速发展至5万余人,大家走向工厂、农村、街头,动员民众,成为武汉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一支重要力量。
8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为避免日寇劫掠、战火毁损,故宫博物院约1.3万箱文物精品自1933年2月起南迁存于上海、南京,1937年11月后又疏散西迁分3路到西南。国难之下,国宝颠沛流离。作为西南大后方的贵州,迎来了西迁南路的故宫文物。在无数国人的努力和守护下,故宫文物在此安然栖居。故宫文物是源远流长且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的载体与见证,在炮火硝烟中,保全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人民网 on MSN1d
虱子多了不咬人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虱子多了不咬人——河湟方言俗语中的典故 □刘玮 河湟方言俗语是河湟方言的精华所在,文字凝练、底蕴深厚、意味深长,以通俗易懂的方言口语承载着河湟谷地的历史文化、地域风情、民风民俗以及人民群众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是一代代河湟人祖辈相传的口头文学和智慧结晶。 “虱子多了不咬人”这句俗语,也常被说成“债多不愁,虱多不咬”,意思是破罐子破摔,对自己的困难处境已经无所谓了,用一句 ...
微信公众平台 on MSN3d
钱,懂得“投缘人”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人起早贪黑拼命赚钱,却留不住钱;有人轻松惬意自在从容,财富却源源不断。 许多人将此视为运气。运气好,家财万贯;运气不好,捉襟见肘。 但事实并非如此。 自媒体作家水木然曾说:“钱是可以流动的,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4d
好书,就像夏日的一场雨
《殉道学:塔可夫斯基日记》(日记)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李芝芳刘馨浓译理想国云南人民出版社春风月榜评委止庵(作家、学者)《殉道学:塔可夫斯基日记》2025版在体量上从此前英文译者节译的508页(译本名为《时光中的时光》)升级为8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