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骨质疏松症因骨矿物质密度(BMD)下降而导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风险,给个体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现有大量证据表明成人人群中低体重指数(BMI)与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但对青少年时期体重状况及其后续动态如何影响成年骨健康数据匮乏,且既往研究多缺 ...
《全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要点推荐》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5.0%,女性为20.6%。
骨质疏松就像骨骼里的"隐形小偷",等你发现腰背疼痛时,骨量可能已经丢失30%以上!很多人以为这是老年必然现象,却不知道日常的"拖延症"正在加速骨骼变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习惯,正在悄悄掏空你的骨本。一、三个最伤骨的拖延习惯1、补钙总是"明天再说"" ...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但是,如果忽略了家里的一个烹调习惯——炒菜多放盐,可能会让家人骨质疏松。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据统计,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约为健康推荐量的两倍。
骨头也会"偷懒"?当你窝在沙发上刷手机时,骨骼正在悄悄"开小差"!现代人每天坐8小时以上,骨骼就像长期旷课的学生,慢慢把钙质"忘"在身体里。更可怕的是,骨量流失就像银行卡被盗刷,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损失惨重...一、身体发出的5个骨量"预警信号"1、指甲 ...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则高达51.6%。更严峻的是,国人的骨骼健康水平也令人堪忧,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李大爷半年把骨密度从危险线拉到正常,医生都惊呆了!他没吃药,没花大钱,就靠吃对饭、动对地方、睡得好,硬生生让骨头“活”过来。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得当心!这事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大学问,咱们来细细拆解李大爷的“养骨秘籍”。
骨质疏松的本质是骨代谢失衡——破骨细胞“拆房子”太快,成骨细胞“盖房子”太慢。从医生角度来看,规范治疗一般有几种途径:1.抑制骨吸收: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给破骨细胞“踩刹车”。2.促进骨形成期用特立帕肽等药物给成骨细胞“加油门”。当然各种 ...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得了骨质疏松症后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很高,会严重影响自身和家人的生活。 预防骨质疏松症,日常生活要遵循“三原则” ...
骨质流失通常悄悄地发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会有背部疼痛,驼背,变矮等症状,还很容易发生跌倒、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跌倒和骨折,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很致命的问题 。 其中,股骨骨折尤其危险,大约 20% 的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
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本就存在很大不足(人均约330毫克/天,90%以上的人都不足)。正因如此,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老年人不超过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