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8月8日, “抹去重来六十年——北京画院藏钟涵艺术研究展”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本次展览展示北京画院珍藏的钟涵1961至2021年60年间创作的油画、水粉、素描等精品。图为《浪里摇篮》吸引参观者拍照。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8月8日, ...
素描进入中国画的学院教育,只能在人物画专业中,将素描“线化”,去适应“以线界形”这一核心结构。 基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理念,东西方传统绘画的系统结构是不同的,这一区别也在绘画工具上体现出来,反过来说,绘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结构的差异。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素描问题陆续有一些讨论,既涉及素描教学的民族化问题,也有对素描教学体系的不同认识。后来,随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引入,人们又容易产生一个感觉——西方已然抛弃了素描,并由此引发了对素描基本原理及其教学必要性的怀疑。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季,市青少年宫活动楼一楼将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树语 素语”2025年暑期素描项目优秀作品展。展览时间从8月4日持续到9月30日,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将为您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研究团队面临的核心挑战是,素描和照片之间存在巨大的视觉差异。素描通常只有简单的线条和抽象的形状,而照片包含丰富的色彩、纹理和细节。这就像让一个只看过卡通画的人去识别真实世界中的物体一样困难。更复杂的是,不同人的绘画风格差异很大,有些人画得详细,有些人画得简略,这给AI系统的学习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素描课程是美术学院重要的基础课程,精微素描课程在原有素描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素描认知方法,打通了原有基础教学中的技术训练和创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创造性训练之间的关联,在基础技能、技巧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和贴近生活的文化情怀。
精微素描教学中,传统素描里的结构、空间仍然要用到,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过去科学性的积累,但大家应该从理念上转变对素描的认知——素描其实 ...
1月10日上午,由山东美术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素描史 史论卷/图录卷》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会上本书编辑陈蔚与作者吴宪生、吴冠华、王曦 ...
素描的力量【聚点观象】 线性审美形式贯穿中国造型艺术的始终,朴素的线描勾勒了物质世界的形质,也蕴涵了主客相融的神韵。《论语·八佾》中有“绘事后素”的说法,唐代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在黑与白、虚与实、疏与密、具象与抽象之间,我们得见古人对客观世界与艺术描绘之间关系 ...
素描课程是美术学院重要的基础课程,精微素描课程在原有素描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素描认知方法,打通了原有基础教学中的技术训练和创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创造性训练之间的关联,在基础技能、技巧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和贴近生活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