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泰戈尔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诗集在国内耳熟能详,“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当你为错过太阳 ...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印度著名文学家、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接到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前来访问中国。在1924年4月至5月间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都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感动。2025年,古冈老师将带领我们走进泰戈尔的爱情诗世界,体验那份深情与唯美。泰戈尔,这位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如何通过他的诗句让我们心潮澎湃?在第2757期的名师讲堂中,我们将一起感受这一切。 泰戈尔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描绘。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对人性、生命的思考与探索。古冈老师的讲座将让我们了解到,泰戈尔如何用 ...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不仅是泰戈尔的诗歌汇编,更是多位翻译大家的心血结晶。郑振铎、冰心、李家真等名家的译笔,令这些诗歌在不同语言之间穿梭,传递出泰戈尔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思考。每一首诗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令人沉醉。
反观历史,陈独秀们似乎是误会了泰戈尔。 泰戈尔强调东方精神却并不是一味排斥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的。 早在1920年,冯友兰在美国向泰戈尔请教拯救中国的方法,泰戈尔就明确指出:“我只有一句话奉劝中国,就是‘快学科学! ’东方所缺所需的,就是科学。
泰戈尔15日听到获奖消息,高兴之余,颇感意外。 11月23日,泰戈尔在圣蒂尼克坦芒果园举行的庆祝会上说:“几天前,我缘何从国外获得荣誉,我至今也不太明白。 我坐在大海的东海岸,向他(指上帝)呈献祭品,他在大海的西海岸伸出右手,收下我的祭品。
泰戈尔是人人皆知的大诗人,他在童诗中写突破黑暗的萤火虫、想飞的棕榈树和孩子手中的纸船。泰戈尔一直思索着与自然和生命息息相关的哲思 ...
1913年,泰戈尔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西方作家,正如潘卡杰·米什拉 (Pankaj Mishra)在2012年的著作《来自帝国的废墟》 (From the Ruins of Empire)中写到的,他也是“在一个近乎完全由西方机构与个人统治的知识分子小环境中,唯一来自亚洲的孤独声音”。在当年,茅盾、郑振铎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
泰戈尔在济南活动期间,于道泉始终陪伴随行左右,泰翁一切非正式场合的谈话,休息间的闲谈,来访拜会等,其翻译工作均全部由他包办。
1924年,泰戈尔搭乘的客轮在上海汇山码头缓缓靠岸,码头上挤满前来欢迎的中国文艺界人士。 这是泰戈尔期待已久的首次访华之旅。 徐志摩担任泰戈尔此行的翻译,亦是他在中国的“忘年交”。 1923年,徐志摩成立文学社团新月社,名称正是受《新月集》启发。
上海市档案馆与印度驻沪总领事馆合作举办的《泰戈尔的中国之旅》暨《泰戈尔画作》展,26日在上海揭幕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印度驻沪总领事戴思瑞告知,此次展览还包括加尔各答大学珍藏的泰戈尔绘画手稿的数码作品,以及泰戈尔在世界各国的旅行日记。
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梨园泰斗、戏曲界魁首;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而梅 ...
Results that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are currently showing.
Hide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