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感同身受”的惯常解释是在你、我感知的相通性的角度展开,同时是一个表达感激之情的成语。 如果我们将其拓展开来,在你、我之外引入艺术作品,将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观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纳入其中,便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这个成语的内涵。
但缺少感同身受确实成了一种社会的集体无意识。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下了课还在拖堂,而忘掉了学生只有十分钟课间需要上厕所;再比如,中午下课,学生马上要围着老师问问题而忘了老师中午要赶紧去吃饭。
因为“感同身受”在前,方有“推己及人,反求诸己”。 “感同身受”,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的重要起点。
“一方面是投桃报李;另一方面,我们经历过疫情,对他们的困难,我们感同身受,所以守望相助。 ”重庆市外办副主任王雯说,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重庆从并不宽裕的物资中分出来一些,分批开展对外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