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57岁的张女士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名老胃病患者,她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误以为是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腹痛。遂自行购药,服用一周,症状未得到缓解,张女士来到景德镇仁德康复医院就诊。由于上半年刚刚检查过胃镜,景德镇仁德康复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徐炳华建议她做个 ...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胃癌发病率。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4年建议,各国应根据当地疾病负担、卫生优先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小的螺旋状细菌,能够在人体胃部的强酸性环境中生存。自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生物致癌因子以来,它的健康风险逐渐被公众熟知。这种细菌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但“感染即致癌”的说法并不准确。本文将解析幽门螺杆菌的致癌风险,并介绍科学预防方法。 一、幽门螺杆菌的致癌风险:从炎症到癌变的漫长过程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首先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反酸、 ...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消化道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超过50%,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菌株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被列为I类致癌原。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特征,总体感染率高达70%以上,幽门 ...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关联引发了广泛关注。一项大规模、长期的人群研究揭示,50岁及以上人群若感染HP,其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将增加11%。这一发现不仅为HP感染与老年痴呆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也为我们预防和管理这一 ...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头号元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原。 但在临床上,总有一些感染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根治,吃了一堆药,也不 ...
该院专家建议,如果患者属于以下人群,尽早到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门诊进行检测和咨询,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健康。有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者;有胃癌家族史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者;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 ...
目前,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就分别达到20%至50%、60%至90%、20%至50%;阿莫西林是为数不多的耐药性相对较低的抗菌药,被认为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其近年来的广泛使用也已导致耐药性上升。
白皮书提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中,要注意抗衡因素——足以能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获益相抗衡的因素,比如健康状况、年龄等。 根除治疗应遵循“检测—治疗”原则,一旦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没有抗衡因素存在,均应鼓励进行根除治疗。
但是,治疗时却反复“踩坑”,总也治不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幽门螺杆菌为何如此“难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马钦解释,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服用时间是一个极易被患者忽视的关键细节。
资料显示,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发现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生长在微氧环境,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有光滑的细胞壁及1-5根鞭毛,后者套入鞘内且末端呈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