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京报网 on MSN10h
咬文嚼字说“格局”
先说说“格局”俩字的字面意思。 “格”,能让人想到格子、框架,比如窗户上的格,画纸上的界格,是用来划定范围、区分条理的。“局”呢,下棋的人最熟悉,棋盘上的局势叫棋局,引申开来,一件事的发展态势、牵涉范围,也能叫“局”。这么看来,“格局”合在一起,大概就是人心里的那套“格子”和“局势”——怎么看世界,怎么框定事物,怎么判断轻重,怎么应对变化。 “格”在《说文解字》里是“木长貌”,本指树木的长枝,后来 ...
黄安靖说,10余年来,《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基本上都按照一个比较固定的程序进行,共分5个步骤:一是材料收集,二是条目 ...
十余年来,《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基本上都按照一个固定程序进行: 一是材料收集。再如,“非营利机构” (或“营利机构 ...
郝铭鉴在《咬文嚼字》开辟的专栏原计划更新100期,如今只更新到第6期。 工作狂 郝铭鉴在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时,何伟渔是中文系教师。虽然 ...
“《咬文嚼字》就没再去过现场,央视春晚的文字水平逐年提高。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咬的这些年,这次的冯氏春晚是差错最少的一年。
《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公布了“咬嚼”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结果,一时引起各方关注。读者的挑错儿,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郝铭鉴就亲耳听到一 ...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告诉记者,这里用“奔”显然是错误的,“脑袋怎么能够奔跑呢? 这句方言表示的是脑袋被敲击的声音,所以应该用拟 ...
一年一度,《咬文嚼字》会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语文差错”评选结果。 尽管已退休多年,郝铭鉴仍坚持每年参加评选的发布会。
笔者欣喜《咬文嚼字》被挑刺,并不是说不容《咬文嚼字》有差错,而是欣喜人人都崇尚咬文嚼字。 如果各新闻出版单位都不忌讳纠错,甚至把给《咬文嚼字》挑刺作为一种常态,相信各种差错的生存空间将明显缩小。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清晨的风不再裹挟着黏腻的暑气,当第一片梧桐叶悄然飘落,我们便知晓,立秋已至。这一古老而又充满诗意的节气,如同季节的书签,轻轻夹在夏与秋之间,翻开它,便是对自然、生活与传统的深度探寻。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开篇之作。它的起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那时,人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通过长期对太阳周年运动以及物候变化的细致观察,逐 ...
京报网 on MSN2d
咬文嚼字说“人格”
“人格”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如:说某人“人格高尚”“有人格魅力”,说某种行为“有损人格”“人格分裂”,有时要求别人“请尊重我的人格”。可若深究“人格”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却未必能说出一二。其实,“人格”并不玄奥,它只是汉字“人”与“格”的一次寻常握手,看似简单的词汇,承载着一个人最为核心的精神特质和道德品质,成了我们每个人头顶上的隐形冠冕。人格就像我们内在的精神名片,无声却有力地展示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