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国的传统历法,不仅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历法之一,更是一种复杂却又精准的阴阳合历,分别以月和太阳的活动周期计算,并通过约三年出现一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农历依然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闪耀在世界的历法长河中。作家王蒙曾言:“世界上没有任何历法像中国农历一样,同时兼顾太阳和月亮。”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农历的独特魅力,引发我们对它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 ...
彝族与玛雅人,这两个曾在历史长河中独立闪耀的文明,其相似性不仅是历史谜题,更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启示。在全球化的今天,文明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依然存在,而彝族与玛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本质是相通的,对自然的敬畏、对知识的追求、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所有民 ...
中国古代历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需要被传承、被发扬,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我们不能让这门学科后继无人,否则就太可惜了!
在《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中,他为一般读者大众说法,补充介绍一些天文历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简明的推步方法。 读者可以通过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体系获得初步的理解,对于古书中有关天文历法的问题作出确切的解释,对于正确理解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和纪时记载有极大的帮助。
中国的传统历法就是在不断修订中,逐渐缩小历年与“实岁”的误差,从而在世界历法史上居于领先的地位。 春秋后期修订的“四分历”,其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历月平均长度为29.5308日(近代天文学观测的历月平均长度为29.5306日),并采用每19年为一周期,其间设置7个闰年的置闰方法。
原标题:中国历法上的春节之变:武则天登基那年过两个春节 汉天文学家落下闳造像。画家范曾作品 阆中纪念落下闳的雕像。 春节,孕育着许多 ...
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流行的以正月为岁首的传统历法始于夏朝,故称“夏历”;又因历法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适时耕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还称“农历 ...
北京日报 on MSN14d
闰六月是怎么回事?闰六月是正常历法现象无关气候异常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历法时,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一年的寒暑季节变化,采用置闰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样一来,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就基本相符了。
玛雅历史研究者杰拉尔德·阿尔达纳认为目前对玛雅历法换算有误差。 墨西哥著名的玛雅古城遗址奇琴伊察的金字塔。 10月12日,萨尔瓦多,一位 ...
由于落下闳在中国历法上的重大贡献,如今的阆中古城,依然保持了纪念落下闳的诸多仪式。 今年正月初一,阆中会举行落下闳祭祀大典,古天文学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